网友推荐回答:
刚好看到了这一段,有点不能理解,是节目要求效果?还是个人行为?……如果是节目效果,觉得不大可能,这样做不就是暴露运动员的情商低么?亲戚有来早有来迟的,如果真的饿了,可以买点别的吃吃,或者跟爸妈说下,不耐烦的情绪表现太明显了。作为路人观众顿时点了关闭,不看了🙄️。
其它网友精彩答案:
傅园慧的表现也很正常,虽然体现出不耐烦的情绪,大家可能觉得她情商不够高。我觉得她不掩饰自己的想法,也算是一个直爽的女孩子。毕竟综艺节目还有剪辑的问题,我们看到的可能只是片面的。
其它网友精彩答案:
傅也是人,谁没个情绪控制不好的时候,想请名人,又想收视率,好么,没有完善的应急方案,就别做节目吗。
其它网友精彩答案:
通过傅园慧的这个事,我们就要说一个课题:公众人物面对媒体应该如何表达自己。
我们中国人有几句老话,一是酒香不怕巷子深,二是光说不练假把式。再引经据典叫做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。总的意思就是做好自己的事就行,口才好、好表现自己都是不实在的表现。不少人也总是说,我是能做了说不了,似乎这就是给人实实在在的感觉,反之就是华而不实。但其实,还有这种想法就太落后了。
长期以来,我们公众人物缺乏必要的礼仪培训。很多人面对媒体和公众不懂的对情绪和表情的管理。导致面对媒体时传递出错误的信号,让大家误解、质疑。看了节目我们知道傅园慧本身并没有什么恶意,但她忘了,很多事情只要被媒体的镜头一聚焦,一个小小的表情,一个小小的动作,一句在平时来说无伤大雅的话都被无限放大,无限解读。从而产生难以控制的后果。所以公众人物应该增强和媒体打交道的本领,这并不是作秀,在西方发达国家,很多政府部门都有这样的讲座。在我国香港,警察部门有专门的公共关系处,负责对外新闻发布,塑造香港警察优秀形象。在英国,王室的各项礼仪更是繁多,甚至女王和民众打招呼手摆多少下,幅度多大,都是有规定的。
在这点上,国内的公众人物确实应该补补课。

文章内容表达的观点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请知悉,作者:衔枚疾走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dhzmt.com/39262.html